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的帮扶故事

“垦荒”西藏技工教育

  原标题:“垦荒”西藏技工教育,援藏教师解决“学校没有学生”问题

  从16人到406人,解决了“学校没有学生”的问题,屈长江觉得这是自己此行援藏的最大贡献。

  近日,北京遴选出“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骨干教师屈长江名列其中。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直到2019年,西藏的技工教育仍是一片空白。2019年7月15日,屈长江作为北京市第九批援藏人员,带着援建西藏技师学院的使命前往支教。他到时才发现,在技工教育完全空白的西藏,学校还只是一片荒滩,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这是他从未设想过的局面。

11.png

  在临时校区,屈长江指导学生进行三维建模。受访者供图

  从16人到406人,解决“学校没有学生”的问题

  屈长江在抵达西藏前,没有预料到即将面对的挑战和压力。

  2019年7月15日,屈长江和其他支教老师抵达西藏。“我们到了之后,才发现学校刚选完址、奠完基,当时有的只是一片在河边的荒滩。”这也是西藏的技工教育现状,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一片荒芜的滩涂,化作当地技工教育的绿地。

  屈长江被选到筹建指挥小组,参与筹划学校的建设。他们采取了边建设边办学的策略,租了一片区域做临时校区。

  但租的校区功能不全,没有宿舍楼,也没有职业教育必需的实训室。“职业教育仅有教室是不够的。比如我教的专业是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首先需要电脑和相关软件进行3D建模,或将物体扫描逆向建模,最后还需要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出来,并且要进行后置处理,打磨零件、涂色等。”屈长江说。于是他们又开始自己测量分割场地,按照职业教育所需的模式筹建临时校区。

  几乎从零开始筹建两个校区,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九月开学任务迫在眉睫,招生的难度出乎意料。

  预定的招生目标人数是400余人,但八月中旬只招到了16人。“当时整个筹建组都沉默了,这几乎破灭了我们对如期开学的所有期望。”毕竟,没有学生何谈办学? 

  屈长江曾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做过招生工作,于是临危受命,招生的担子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屈长江坦言:“压力很大,如果没有招到足够的学生,现在想想后果也挺可怕的。”

  顶着压力和风险,经过调研,他发现生源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宣传不够。在技工教育还是新生事物的西藏,“技师学院”是个陌生的名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自治区人社厅协调下,他赴自治区教育厅接洽以获得补录的机会,并组织人员联系西藏各初中、中职学校中没有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毕业生及其家长,宣传自治区的政策和技工教育的优势。

  9月15日学校开学,报到学生人数达到406人,招生目标完成。在那紧锣密鼓的40多天里,屈长江放弃了节假日,除了出去开会,基本没有离开过所在的院子,一直忙于繁重的工作。

  解决了“学校没有学生”的问题,屈长江觉得这是他此行援藏的最大贡献。

  帮学生联系企业实习,6名学生留京工作

  开学了,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开始。

  和在北京不一样的是,屈长江在西藏讲课时语速很慢。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汉语不流利,理解起来会比较慢。另一方面,西藏高原海拔高,氧气相对稀薄,一整节课用正常语速说话很容易头晕、喘不上气。说到高原反应,屈长江表示这是所有老师都需要克服的困难。“特别是寒暑假从北京返藏,那时候高原反应最难受,头很疼。”他形容整个脑子都在“蹦”。

  屈长江负责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一种前沿技术,但他发现西藏本地相关企业资源有限,学生实践的门路狭窄,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他绞尽脑汁帮忙联系北京地区的企业。在他的努力下,北京一家从事文物建档的公司愿意分批为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合格者可以参加校企结合的工学交替。但软件培训价格普遍高,特别是3D打印这类小众软件,培训价格更是惊人,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屈长江多次和企业沟通争取,最终企业愿意为学生免除培训费用,并提供免费的住宿。这也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摆脱贫困、扎根大城市的机会。

  预先报名培训实践时,全班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真要出发去遥远的北京培训一个月时,由于语言、文化、年龄、家庭观念等原因,一些报了名的同学打起了“退堂鼓”,这种想法很快就传染到每一位同学。眼看他们将要错过大好机会,屈长江反复给学生做心理工作,鼓励他们走出西藏,告诉他们北京的繁荣和安全,解释会提供免费的培训和住宿,学好了还能直接就业。同时也给家长做工作,因为语言差异,他只能通过学生的翻译,向家长们解释。

  在首批进京培训实践的学生出发当天,屈长江为他们戴上了象征平安顺利的哈达,将他们送至火车站。

  在全班24名学生中,9名学生通过严苛的行业认证进入到工学交替环节,目前有6人顺利留在北京工作。

12.png

  2020年6月,屈长江(中)同即将去实习的学生在临时校区合影。受访者供图

  除了招生、就业和日常的学校教学工作,屈长江还负责了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工作。让当地的农牧民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促进农牧民技能就业、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两年来,他带领部门累计安置就业或者岗位提升近2000人。

  “我觉得农牧民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比较粗犷、分散,和当下社会化、组织化的生产模式不太相适应。我们教育的目的其实不光是让他们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思想,转换观念,习惯以技能就业,技能乐业。”屈长江说。针对学生的技能教育,他也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拥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实现技能报国。

13.png

2021年7月,屈长江(左二)和学生在新校区合影。受访者供图

  如今,荒滩不复存在,一个地标性建筑群拔地而起,西藏技师学院已经建成。

  “校园很漂亮,从机场去拉萨路上就能看到。”屈长江笑着说,“今年7月,西藏技师学院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祝他们在每一个岗位都能大放异彩,为西藏的建设做出新贡献。扎西德勒!”

  新京报见习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