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支援合作地区 > 南水北调 > 湖北 > 相关工作

共饮一江水 携手奔小康——湖北十堰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及对口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五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五年来,来自于丹江口库区的一库清水源源不断润泽北方大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北京与十堰因水结缘,建立了深厚友谊!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向首都人民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汇报十堰市保水护水及对口协作工作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十堰核心水源区概况。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结合部。全市辖4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1市(丹江口市)3区(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设立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其中城区人口近130万。近年来,十堰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等殊荣,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东风汽车的摇篮和东风公司的发源地,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辖区88.1%的版图为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大坝坐落境内,水域面积占丹江口水库水域总面积的60%,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6条主要支流有12条在十堰境内,年均汇入水量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被称为“华北水井”。十堰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世界道教圣地武当山、100万年前的“郧县人”遗址和世界罕见的白垩纪“龙蛋共生”恐龙蛋化石群等闻名中外。十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华中绿肺”。

其次,我介绍一下十堰保水护水和生态建设情况。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地位至关重要,环保责任十分重大。中线工程实施以来,十堰市把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服从大局、克难奋进,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壮士断臂的决心铁腕治污,下足绣花功夫科学治水,坚决当好“守井人”,着力推进“绿色生态市”建设。

在创新机制上: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河长制,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实施责任考核。

在保护水质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对禁养区内179家养殖场(小区)关闭或搬迁。对丹江大坝库区、太极湖核心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水域网箱养殖实施全面清理,累计清理网箱18万只。拒批和关停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500多个,取缔“十小”企业329家。

在生态修复上:坚持将河流治理与“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有机结合,投资15.6亿元,完成汉江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5个。近三年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99.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8.8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72%。全市累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区2个,生态乡镇104个,创建生态村1301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供水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2019年1-11月份,全市地表水断面达标率由2013年的82.4%上升为97.1%;3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33个占94.3%,其中Ⅰ类断面7个,Ⅱ类断面23个,Ⅲ类断面3个。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了国家Ⅰ类水质标准,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2018年11月15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考察丹江口水库时,直接饮用从水库打上来的水,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十堰核心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的信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年以来,已累计调水超25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已成为京津冀豫24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南来之水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改善居民用水条件、促进水资源涵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接下来,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工作情况。

2014年开展对口协作以来,北京市社会各界“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为十堰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持和帮助,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3.5亿元,实施项目近442个;引入签约项目近百个,投资总额近300亿元;落地项目41个,完成投资82亿元,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建立健全对口协作工作机制。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十堰的对口协作工作。2013年8月,北京市政府与湖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先后两次接见十堰党政代表团,多次出席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带领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深入十堰调研指导工作,推动“通水、通心、通商”。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以首善标准助力帮扶协作地区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是北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要求,“全力打好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北京的扶贫协作必须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6月,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来十堰考察,称赞十堰保护一江清水北送工作做得实、成效好。同年6月,北京市和湖北省再次签署《深化京鄂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两省间的合作。北京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职能,主动给予十堰大力支持和帮助。北京市各区讲政治、顾大局,把对口协作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主要领导亲自接见十堰结对县(市、区)的拜访交流,并多次赴十堰开展对接。两地100多个乡镇、社区结为“亲戚”,形成了长期结对协作关系。

二是助力帮扶库区打好脱贫攻坚战。北京市先后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帮助十堰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万多人。推动首农集团、王致和、京华茶叶、吴裕泰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市开展合作,实施农超对接,十堰优质味美食村通过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等消费平台,进入北京市民的“菜篮子”,端上“餐桌子”。帮助引进华彬VOSS高端矿泉水、北京农众实业郧西药食同源植物工厂、忠和黄酒料酒等20多个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十堰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三是深化生态环保协作。投入协作资金2亿余元支持库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碧水源、北排集团对十堰神定河、泗河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托管运营,在水源区开创了“打捆托管”的治污新路径。北排集团(十堰)西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投入运营,成为国内首个将“红菌”生物脱氮技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程案例。

四是积极推动产业协作。京能热电、北汽集团、碧水源、华彬矿泉水等40多个北京地区重大项目落户十堰,有力推动了十堰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全面加强人才智力协作。两地互派挂职干部147人,培训党政干部和技术人才6000余人次。“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思源情”“手拉手”“光彩十堰行”活动常态化开展,两地80多所中小学校、4所大专院校、22家卫生单位结对共建,先后有院士31人次、专家122人次到十堰开展对口协作,建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医药院士十堰工作站、中国针灸学会十堰专家工作站等10多家。

各位来宾、新闻届的朋友们,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十堰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更是十堰全市上下无比光荣的伟大使命!我们相信,在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把南水北调工作做的更好。

最后,诚挚欢迎北京市领导、新闻届的朋友们多到十堰考察指导、采访报道、传经送宝!谢谢大家。